【史海回眸】拿大学文凭,欧美女性走了数百年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斯图尔特·韦茨曼设计学院近日宣布在2024年为中国建筑学家林徽因追授建筑学学位,引发舆论关注。作为宾大建筑专业最早一批中国留学生,林徽因完成了学业,却未能获得相应的文凭,如今的学位追授距离她求学时已过去整整一个世纪。舆论慨叹,即便是在崇尚“平等、自由”的西方国家,教育平权也只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像林徽因一样在高等学府受到区别对待的杰出女性不在少数,就连老牌的常春藤名校也曾是性别歧视的重灾区。

欧洲早期的大学多与教廷相关,这些学府致力于培养神职人员,少数大学开设法律和医学专业。不过,在中世纪接受高等教育完全是属于男性的特权。1672年,威尼斯贵族女性埃琳娜·皮斯科皮亚进入帕多瓦大学就读,以出众的学识和辩才为一众学者留下深刻印象。而当她完成学业、准备申请学位时,却遭到教会的干预——“女人不能持有神学学位”。在一段时间的“拉锯”后,皮斯科皮亚最终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

像帕多瓦大学一样,欧洲很多学府允许女性前来听课,但就是不颁发学位。在大洋彼岸的美洲,高等学府的招生情况也大致如此,比如,哈佛大学自1636年创办以来,几个世纪内都仅招收家境显赫的白人男性。

19世纪社会分工的变化引发美国有关女性教育、就业的一场大讨论。随着要求允许女性读大学的呼声日渐高涨,一些高等学府逐渐放宽招生限制,欧美国家开始出现女子高校。创办于1836年的美国卫斯理安学院就是其中的典型。

即便如此,19世纪的女性也只是获得更多读书的权利,从入学到毕业,她们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性别歧视。比如在一些高校,很多教室仅允许男性进入,课外活动也要按性别分开进行。有的院校甚至将女性的日常教学和住宿统一安排在同一栋楼内。

此外,“不发学历”的现象在很多高校仍然普遍存在。1869年,英国爱丁堡大学录取了7名女医学生,她们不仅在求学时经常遭到教授的冷遇、同学的讥嘲,毕业时又有多人被拒绝颁发学历,只得出国求职。直至2019年,她们才被医学院追授学位,此时距她们入学已过去整整150年。1849年,美国获得医学学位的女性伊丽莎白·布莱克威尔在求职道路上屡次遭拒,其中一家用人单位竟然建议她“乔装成男人申请”。以林徽因就读的宾大为例,在该校1951年的招生中,共有1700多名女生一入学就与学位无缘。

美国《大西洋月刊》记载,直至几十年前,莘莘学子向往的美国常春藤名校也多为性别歧视的“重灾区”。1966年《耶鲁校友杂志》接到投稿,投稿人公开呼吁“不要让女人走进校园”。达特茅斯学院的男生宿舍曾经挂过写着“宁死也不接受混校”的横幅。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常春藤名校的“放开”反而要比一般学府晚得多,藤校真正做到“不卡性别”已经是20世纪70年代左右的事情。《今日美国报》举例称,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直到1969年才正式开始录取女性,布朗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分别在1971和1981年招收女生。哈佛大学还是在1977年后才开始接纳女性学生。尽管这些藤校早年也曾零星录取过一些女性学生,但她们参与的大多是无学历的进修项目。

热门相关:Ta的颜色   性感女人的味道   豪门隐婚:老婆别闹了   睡服BOSS:老公,躺下!   百炼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