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要素赋能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王楠】金黄的稻田里,数辆收割机将稻谷送至田边的卡车。水稻从种植到采收、加工、赋码……在数字化加持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正在被高速运转的数据与机器替代,太湖农业携手浪潮云洲积极探索数字赋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江南味稻”特色品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故事,正在广袤的大地上展开。

“苏湖熟,天下足”,自古太湖流域就是粮食主产地之一。坐落于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的太湖农业,以占地约7000亩的高标准农田为核心,进行水稻种植(一产),厚实的土地和优质的水源,孕育出香糯的“江南味稻”;打造农业管理服务中心,从事水稻仓储、烘干、碾米等大米加工(二产),通过对土地和农作物进行智慧化管理,保障安全健康的“江南味稻”;建立销售贸易体系和“农风”、“农娱”文旅体验(三产),通过一二三产融合,打造高附加值的“江南味稻”。

“太湖农业实行‘1+4’模式,即一个种田能手加4个农机手或无人机手,以20位本地职业农民种植了7000多亩高标准农田,同时,建设了大米加工数字化产线,打造出‘江南味稻’特色品牌。”苏州太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亚婷表示。

徐亚婷进一步指出,近年来,太湖农业主要发展的是三大主导产业,叫一粒米、一只蟹、一朵花。“但是在农业向三产融合发展并非一蹴而就,面临的痛点也较多。首先是从业人员少且年龄偏大,为此太湖农业大力推动机械种植加工,但是稻谷产量、谷物采收、车辆出入等数据统计依然依靠人工,工作繁琐、效率低且滞后,易出差错,其次就是大米加工场景数字化管理水平低。”

太湖农业工程部经理、苏州临湖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徐飞也坦言,生产制造数据缺失,不仅影响加工效率,还会造成其他隐患。比如曾出现过稻谷堵塞出口误以为谷仓已空事件,需要工人费时费力爬上20米高的塔顶排查,如果发现不及时可能导致稻谷存储过期。最后是一二三产协同效率低。太湖农业作为拥有完整产业链的综合园区,只在前期实施了部分信息化项目,顶层规划不足,一二三产数据难以打通,制约产业发展。

为解决这些痛点,太湖农业携手浪潮云洲,让一粒苏州太湖稻米,被数字化赋能后产生了蝶变。

具体来说,浪潮云洲整合太湖产业园区域品牌标准,通过数字品控推动一二三产环节的智能化改造和全程质量监管。水稻从种下去开始的数据就已经被数智平台记录并计算、使用,水稻的生长、收割、加工、仓储、营销、质量监管等等,30多个节点进行了智能化改造。

伴随一二三产数据融通,太湖农业实现了订单的实时监测、科学排产、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等。太湖农业总经理张雪洪介绍:“经过改造,太湖农业的稻谷进场、烘干车间、干谷存储、碾米车间、包装车间等全流程数据贯通、可视化,订单生产效率提升30%,综合降本增效20%。”

“未来,太湖农业希望将种植环节传感设备采集到的温度、湿度、土壤、虫情、农肥等农情数据进行分析,种出更好、更优质的稻谷,让农业‘老把式’经验数字化、可视化、可传承。”徐雅婷说。

而凭借“工”字模式,浪潮云洲正在数字赋能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持续突破。截止目前,浪潮云洲已经成功打造太湖大米、重庆“数商兴农”、华宝猪管家、惠发预制菜等样板案例。

“让数据要素成为产业发展的驱动器和倍增器,不仅应用于太湖大米产业,平阴玫瑰、淮安红椒等产业也在不断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我们将继续推动这一模式在更多行业推广复制。”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长三角中心总经理韩富杰说。

热门相关:星界游民   星界游民   都市剑说   星界游民   韩娱之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