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银滩丨摄影家李淮:十年万张照片,定格银滩变迁

编者按:为多角度展示银滩发展成效,从7月起,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乳山市委宣传部共同发起了“印象银滩——对话文艺达人”采访活动。旨在围绕银滩文化艺术元素,梳理挖掘在银滩居住的、与银滩有交集的、银滩本地的文艺界达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文艺成就以及在银滩的见闻和感悟,展示银滩独特的文化底蕴和魅力。

“李淮老师是我们银滩的摄影家,银滩大大小小的活动,他都主动来现场帮忙拍照。”银滩管委工作人员对李淮评价颇高,最近组织的“七一”快闪活动,李淮还帮忙联系了银滩众多摄影爱好者一起前来拍照。

银滩的初夏,天蓝水清,气象万千。记者初见李淮时,他正在银滩城市会客厅帮朋友筹备画展。他戴着一副黑色眼镜,眼睛炯炯有神。他是河北邯郸人,出生于1951年,目前定居银滩。今年,是他定居银滩的第十一年,也是他用相机记录银滩的第十一年。

一次登报,铸就与镜头的半世情缘

2013年,李淮在银滩买了房子,开始在银滩定居。“定居银滩的11年,我每天都会在朋友圈或者群里分享一张自己拍摄的关于银滩的照片。”作为新银滩人,李淮一直将自己的爱好与推介银滩相结合,其中摄影是他最热衷的呈现方式。

谈起李淮与摄影结缘的故事,还要追溯到1969年。这一年,李淮正式参加工作,在邯郸市矿务局做金属材料分析。他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在实验室用显微镜观察金属试样,并用相机拍照记录。也正是这份工作的原因,让他真正开始与相机打交道。

“用来拍一下劳动者不也挺好嘛!”李淮告诉记者,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下,他把相机带出实验室,先从身边人“下手”。所以那段时间里,他镜头里既有金属试样,还有烈日下挥汗如雨的工人的背影、办公室兢兢业业的同事的笑脸......一点一点苦练技术,凭着一股倔劲儿,李淮用一张张照片将所在矿务局的精彩瞬间留下,也慢慢练就了摄影的基本功。

1984年,李淮拍摄的一张幼儿园小朋友上旋转楼梯的照片被邯郸日报采用,“喜提”人生第一张登报摄影作品。自此他感觉开辟了新天地,对摄影从喜爱一下子提升到了热爱甚至是狂热。再之后他的作品接连被河北日报、中国化工报、中国信息报、工人日报、河北工人报等知名媒体报媒采用。

一幅幅摄影作品被刊登和认可,李淮收获了一个又一个头衔和奖项。1988年李淮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河北省分会,2000年加入中国艺术摄影学会,2002年被评为了“中国优秀摄影家”。截至目前,李淮登报作品达上百张,为了好好珍藏自己的成果,他把自己每一次登报的版面都裁剪好、标注上时间,整理成册。

一本图集,一部银滩生活录

离开城市会客厅,李淮邀请记者一起到他家里看看。他开着一辆棕红色的帕萨特在前面带路,这辆车是他来银滩后专门买的车,为了方便去周边取景拍照。

5分钟路程,我们就来到了李淮居住的小区——香港平远国际。李淮家住在一楼,有个白色的栅栏围起来的小院子,在院子的东南角,搭着一个小亭子,紫藤萝盛放在栅栏和亭子一侧,形成一道漂亮的花墙。

李淮热情地招待我们坐在小亭子休息,他赶忙进屋拿出了一本名为“梦圆平远”的图片集向我们展示着,这是他为小区免费制作的小区实景图片集。

翻看这本图片集,里面记录了小区的春、夏、秋、冬,各个季节的景色都被照片定格。不仅如此,小区的活动照片,也都收录其中。

“我们小区很漂亮,我拍了很多照片,不同季节、不同景色。有一次,我整理照片时,突发奇想为小区做本图册。”李淮告诉记者,里面大多数照片都是出自他的手,甚至整个图片集的设计、排版都由李淮独自完成。对一个摄影老饕来说,这些都不在话下。

采访中,李淮一直表达着自己对银滩的喜爱,他说银滩是他的第二故乡。李淮说,自己来银滩多久就坚持了多久,11年来自己在银滩按下了上万次快门,为银滩拍摄了上万张照片。

入手无人机,解锁银滩新视角

在李淮家中,他还饶有兴致地给记者展示了他的摄影装备。他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深蓝色的装备箱,能看到里面有一台佳能40D和一台佳能5DⅡ,还有几个平常用的镜头。

“这只是一部分,还有一些在邯郸的家里。”李淮一边说着,一边小心擦拭着镜头。“他可宝贵着呢,时不时就要擦一遍。”李淮的妻子在一旁补充说,他特别爱惜自己的摄影装备,每次都要整整齐齐摆在装备箱,一旦有拍摄计划了,提着装备箱就走了。

李淮站在一旁微笑着点点头,之后便兴奋地向记者展示他新入手的无人机,这是父亲节时女儿送给他的礼物。“无人机还是我第一次用,感觉自己又解锁了新视角。”他告诉记者,前几天刚拿到无人机,就迫不及待完成了首飞,并从高空拍摄了一张小区俯瞰图分享给了朋友们。

“以前都是眼睛看到什么就拍出什么,想要俯瞰图,只能站在高处,有时候为了一张俯瞰图,爬高台、登山都是家常便饭。”家中还摆着另外一张小区的全景俯瞰图,这是他站在楼顶天台拍出来的,当时他没有无人机也不会航拍。

“这两张照片,对比起来很有意义。”李淮说,拍了五十多年照片,和摄影这一爱好也踏入了金婚年纪,没想到借助技术的突飞猛进,自己的摄影事业又迈出崭新一步。

无人机的使用,对74岁的李淮来说,并不简单。前几天,李淮在大拇指广场用无人机拍摄时,无人机就出现“意外”,不慎掉进海里。“年纪大了,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变慢了。”正当记者以为这会打击他航拍积极性时,李淮立马补充道,不会放弃,会继续学习无人机拍摄。

此时,李淮正准备让自己的无人机重新起飞,用航拍解锁银滩新视角。

遇见银滩,退休的他比上班还忙

“对我来说,最幸福的生活就是从退休开始。”李淮在银滩过着他幸福的退休生活,每天拿着相机到处闲逛,每天坚持打乒乓球一小时,每天小酌几杯......这是他在银滩的生活节奏,慢而充实。

“来银滩11年,我见过银滩各个时节的美。”李淮会在4月初,到处拍摄桃花盛开的样子,寻找春的印记;会在盛夏,去往宫家岛捕捉蓝天、白云、大海的曼妙;会在落叶掉落时,用镜头记录银滩深秋的美;也会在下雪时,独自来到三观亭,感受银滩冬日的浪漫。

采访中,李淮接到了朋友的电话,询问摄影展的邀请函帮忙设计好了吗?李淮调侃道,来了银滩以后比上班时还忙。

“朋友办展我得参与帮忙,银滩管委办活动我也得积极配合。”李淮说,最近自己忙得像陀螺,但他特别开心,这种忙是幸福的忙,和上班有任务、有压力的忙截然不同。

李淮来银滩生活的初衷,就是为了享受生活,每天种种花、喝喝酒、打打球,但来了之后自己格外的忙是他从未想过的。“我现在比设想的生活更幸福,因为有自己的用武之地,是幸福的忙碌。”李淮说,你们可能现在不理解,退休后自然会懂。

李淮的电话接连响起,有人找他帮忙、有人请他拍照、有人约他小酌,他都欣然允诺。过几天,李淮还约了朋友一起去宫家岛拍银滩美景。

采访手记:

摄影老饕:“犟人”更容易发现美、直达美

一起翻阅着李淮所有的摄影作品,时间跨度有50年之久,从最初的黑白到如今的炫彩,从田间工厂到街头都市......翻阅这些作品,记者看到了李淮走过的50年,也看到了祖国飞速发展的50年。像他这样的摄影爱好者,是时代的见证者,更是时代的记录者。

谈起自己和摄影一辈子的情缘,他并不认为自己是摄影大咖或者匠人,更觉得自己是一辈子爱摄影的“犟人”。摄影能留住美的瞬间,也最能让人相信美,美其实就在身边,执着的人甚至倔强的人才更容易发现美、直达美。

“我只是随手拍,没想到还记录了银滩的变化。”李淮说,现在翻看以前的照片,才发现银滩的变化真的很大。如今银滩海边一个个干净整洁的滨海游园,很难想象十年前还曾是零零散散的牡蛎养殖场。

李淮说,当初来到银滩就是喜欢这里的环境,但看着不同时期、相同场景的对比照片时,还是被震撼到了,也让他愈发得喜欢自己的第二故乡。

“我会一直在银滩拍下去。”李淮和银滩的故事还在继续上演。

人物简介:李淮,来自河北邯郸,定居银滩的摄影人。初中时代接触照相机,18岁参加工作,35岁后做工会工作,还休后,创办“学校文化创意设计工作室”,50多年来一直与相机为伴。

1988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河北省分会,2000年加入中国艺术摄彩学会,2002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摄影家”。

个人传略入选《中国摄影家大辞典》《中国摄影家名录》《中国摄影家全集》《中国人才辞典》和《中国优秀摄影家》等专著。

主要作品《化工魂》获中国优秀摄影作品奖,并在中国博物馆举办的全国化工摄影展中展出;《防患于未然》《家庭新闻发布会》《厂长与职工谈改革》分获全国化工新闻摄影大赛金、银、铜奖,并有多幅作品获市级比赛一等奖。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佳霖 王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