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的角色转变与教学策略

摘要: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思政教师的角色正经历深刻转变。作为教学主导者,提升数字化素养对推动思政教育改革创新至关重要。在数字化背景下,教师需深化价值认知,明确自身定位,实现教学融合,将数字技术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同时,育人方法也需创新,利用数字手段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教师应发挥本位价值,增强数字素养意识,提升课堂应用能力,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思政知识,激发学生兴趣。这不仅是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更是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关键词:数字化 高校思政教师 角色转变 教学策略

一、前言

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的角色转变与教学策略之间呈现密不可分的关系。面对这一变革,提升高校思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仅是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积极响应,更是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高校思政教师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创新教学策略,将数字化技术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以更加高效、生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道德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数字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角色转变的现实意义

高校思政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主导者,其数字化素养的提升是推动高校数字化教学转型的关键因素。

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师数字化素养的提升,为思政课的改革与创新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与策划中,他们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应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教学资源与教材内容的优化。此外,高校思政教师通过不断强化自身的数字化素养,可以促使数字技术为自身专业发展赋能,不仅突破了数字技术学习与创新的壁垒,还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另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师数字化素养的提升,为思政课教学工作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教育教学的数字化转型,涉及数字化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主要体现在数字技术的迭代创新、教育组织形式的变化以及教师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在积极运用数字化技术的过程中,不仅实现了角色的顺利转变,还更加明确了“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教学目标。在致力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同时,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三、数字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角色转变的面临问题

(一)价值认知有待加强

伴随着教育领域数字化技术的广泛普及,以智能评卷分析系统、虚拟现实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逐渐受到了业界的关注。不过,一些思政教师的数字素养依然欠缺,对数字化技术缺乏价值认知。一些高校思政学科的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没有发挥把关定向与统筹指导的关键性作用,对数字化教育教学理念的关注较少,仍倾向于沿用传统授课方式和教学模式,这难以满足当前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实际需求。尽管部分高校思政教师具备接纳新鲜事物的勇气和决心,但在数字化技术相关概念的理解上存在不足,对于人工智能、虚拟课堂等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的了解更是有限,没有充分认识到数字化技术对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性。

(二)教学融合有待深入

在全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高校思政课采取“大单元”与“一体化”的模式,对高校思政教师在数字化技术与教学融合方面的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一些思政教师对于数字化教学设计、实施及效果评价的核心要点仍把握不准,难以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他们往往固守传统的授课思维,单纯依赖理论讲授,未能深入挖掘思政课的内涵,使其变得生动、深入且富有活力。此外,众多高校思政教师在运用数字化评价工具辅助教学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未能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巨大优势,在数据科学化评估与可视化解释方面成效不佳,从而未能顺利实现向数字化协同育人角色的转变。

(三)育人方法有待完善

高校思政教师数字化素养的锻造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思考科学的育人思路与方法,近年来颁布的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为高校思政教师的数字化角色转变提供了参考范本。然而,部分高校在开设相关培训课程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思政教师的数字化理解与应用能力,没有站在育人方法的角度来剖析思政教师的引领示范价值。在推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部分高校思政教师未能充分认识到教育教学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导致在内部监督机制和应用保障等方面存在不足。此外,从数字化角色转型的角度来看,一些思政教师缺乏足够的经验,使得他们在育人方法上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这不仅限制了他们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实现高校思政课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四、数字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教学工作的优化策略

(一)发挥教师自身发展的本位价值

高校思政教师需深刻认识到数字化技术迭代创新带来的深远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专注于提升自身专业素养、锻造大学生核心素养以及优化教育教学模式。教师应当努力提升个人的数据素养、信息素养以及数字技术应用能力,以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实现知识传授、认知引导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结合,从而营造出立体化的思政课教学氛围。例如,在高校思政教师在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仿真虚拟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以沉浸式的体验感为切入点,引导大学生领略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长期稳定中取得的一系列佳绩。此外,高校思政教师还需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深入思考如何有效利用数字化设备与适配的教学内容,以夯实教学主体的核心价值,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二)夯实数字素养的主体角色意识

为了顺应数字化时代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政教师必须在角色转变上树立起统筹指导与把关定向的重要意识。在明晰自身角色定位的前提下,应积极成为数字化转型阶段的推动者与实践者。在进行数字化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高校思政教师应严格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巧妙融入数字化教育资源,同时坚守严谨务实的治学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意识,引导大学生共同维护一个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此外,面对纷繁复杂的数字网络环境,高校思政教师还需不断增强自身的判断力和甄别力,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主体意识的强化将为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夯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数字技术的课堂应用能力

新时代思政课发展倡导“大单元”“跨学科”“多领域”的模式,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视野要广、视角要高。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拓展,借助数字化设备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眼界。对于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借助数字化手段以具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思政课教师应当以课程标准为基石,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终极目标,致力于提升数字化协同育人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数字技术,对教育教学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并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展,以此为基础建立动态化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数字技术的巧妙运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还能同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实现角色转变是契合数字化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持续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则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前提和基础。高校思政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的优势,科学地优化与整合教学内容,为思政课程的改革创新工作提供科学赋能。

蒋璐 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马丽.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面临的挑战与转变[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2):67-71.

[2]陈全新.基于新时代大学生特点的高校思政课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4,(04):37-40.

[3]蔡悦,陈海燕.知识网红:高校教师在网络思政背景下的角色转型[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04):118-122+128.

[4]秦靖然,李秉臻,林敏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角色担当的三重审视——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视角[J].教育探索,2023,(12):72-76.

[5]张楠.“大思政课”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兼职教师发展现状的若干思考——从角色认同、知识生产和职业认同出发[J].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2024,4(02):120-131.

[6]栾艳娜,刘玲.困境与超越: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角色重塑[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7(02):164-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