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建设18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本报讯(记者 毕文君)近日,记者从黔南州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该州持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通过实施责任落实一体化调度、管理运行一体化统筹和业务联动一体化服务“三个一体化”机制,整体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走深走实。目前,黔南州12个县(市)共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8个。

近年来,黔南州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一定成效:贵定县入选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优秀实践案例;龙里县医共体建设经验入选国家卫健委2023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典型案例;黔南州9家县级医院高质量评价排全省第一方阵,县域就诊率从2018年的75.43%提升至93.88%,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占比从2018年的43.55%提升至53.15%,牵头医院出院患者三四级手术占比从2018年的27.29%提升至49.8%。

责任落实一体化调度。黔南州政府印发医共体建设与运行标准清单,明确医共体组建、运行、保障3个环节任务清单及县(市)党委和政府、医共体两个层面职责清单,制定分级诊疗病种目录和转诊标准,推动县域医共体同质化落地。同时,该州卫健局班子成员分组包保推动县(市)医共体建设,对进度滞后的县(市)实行蹲点指导,实时跟踪推进,帮助解决问题。

管理运行一体化统筹。实体化运行医管委会,健全并执行会商机制,及时研究审议医共体重要事项。统筹优化服务阵地布局,推进建立“医共体牵头医院—县域医疗次中心(或中心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分院—中心乡镇卫生院服务延伸点(诊疗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一般村卫生室”的梯次管理服务体系。创新建设“一城一妇女儿童医院”,整合县(市)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妇、产、儿等科室资源,建设全周期“一站式”服务的妇儿医院。目前,有10个县(市)已挂牌成立妇女儿童医院。10个县完成布局调整,调整后约设置中心乡镇卫生院88个(含县域医疗次中心12个)、乡镇卫生院分院115个、诊疗服务中心村卫生室69个。统筹构建组织管理体系,结合布局调整,优化医共体组织架构,成员单位中的县级医疗机构负责人由总院副院长兼任,县域医疗次中心负责人由总院班子成员担任,中心乡镇卫生院院长由总院班子成员或骨干人员担任,形成医共体梯次管理组织机制。

业务联动一体化服务。加强州县联动,抓实牵头医院内涵发展。通过派驻管理人才帮扶、实施紧密型专科联盟等措施,建实州县联动机制,有序推动县级公立医院等级医院创建和县级综合医院二级学科建设。加强标准管理,明确医共体实体化运行标准清单,细化17项工作举措。加强信息赋能,抓实“一网统管”。全面实施牵头医院信息系统提级达标,推进医共体内数据互联共享;统一建设乡镇卫生院HIS、LIS、PACS等信息系统,实现与基本公共卫生系统信息融合全覆盖;建成覆盖州县(市)乡三级医疗机构的区域远程影像诊断系统,今年以来,开展远程诊断6.4万余例。加强一线服务,抓实医防融合。细化明确医防信息融、管理融、队伍融、服务融、绩效融“五融合”机制,16项工作任务清单,实行家庭医生签约网格化服务包保责任制,做实前端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下一步,黔南州将持续深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完善县乡村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理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组织管理体系,制定完善政府办医、行业监管、医共体运行三张权责清单,赋予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更多自主权。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健全薪酬分配机制,完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组织管理、投入保障、人事编制等政策支持。同时,持续推进医共体管理,重点做实统一人员管理,推进医共体内编制分类核定、统筹使用,健全医共体内县级医院医务人员下沉机制,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有1名上级医疗机构主治医师职称人员常年服务,加强村医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村医执业(助理)占比,促进医疗卫生人才下沉基层;做实统一药械管理,统一医共体内用药目录,深化总药师制度改革,探索建设医共体中心药房;做实统一绩效考核,健全医共体内部绩效评价考核制度,按照“增量共享+转诊补助”绩效分配原则,建立医共体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绩效统管共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