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熟,“丰”景满田畴

□张文婷

金秋十月,稻谷飘香。希望的田野上农机轰鸣,一片片田畴是大自然的五线谱,人们在其间辛勤劳作,奏响丰收的乐曲。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截至10月16日,全国秋粮已收69.5%,进度同比快2个百分点。

仓廪实,天下安。2023年我国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3908.2亿斤,连续九年稳定在1.3万亿以上。2024年,我们从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确保粮食面积总体稳定,因地制宜挖潜扩面,产量上稳中求进,在优化品种品质结构的前提下力争多增产。如今秋粮丰收跑出“加速度”,全年1.3万亿斤以上目标达成在望,守好“大国粮仓”,端稳“中国饭碗”。

喜看稻菽熟,田畴绘锦图。秋粮丰收,对应的是农业的稳步前行,是百姓踏实的心田。必须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上多产粮,守好18亿亩耕地红线,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培育良种、推广良法、智慧农业翻涌出丰收的喜悦。2023年,我国农机装备总量接近2亿台(套),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过73%。盐碱地里长出“吨粮田”,金色的玉米密密植,荒漠“生金”变绿洲……现代农业的发展成色晕染出丰收的“金色”,锦绣田野里生长出百姓的锦绣生活。

喜看稻菽熟,大地颂丰足。大地丰收,农民增收,还要在节粮减损上下功夫。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从粮食收获到耕整播种,在一“加”一“减”间开出丰收丰产的“粮”方,守护着大国粮安。机收是秋粮收获的主要方式,提高机收作业质量,降低机收损耗需要好机器,也要好机手。一方面,开展农机使用培训、比拼,帮助农民从“泥腿子”成为农机“老把式”,让更多农民具备精细化作业能力,不断提升机收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农机设备研发、改良,从耕种到机收到储粮,全链条提升现代化水平,以更高端的农机力争秋粮“颗粒归仓”。

喜看稻菽熟,乐赏鱼米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满足人们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的期望,丰收的来源从地里扩展到森林湖海。秋风起、蟹脚痒,在鱼米之乡江苏,大闸蟹迎来收获季,被奉为“天下第一鲜”的大闸蟹,不仅满足食客们舌尖上的需求,更是带动了乡村振兴,数据显示,2023年阳澄湖大闸蟹带动一二三产业发展综合产值350亿元左右。云南的野生菌、新疆的瓜果、福建的海鲜……不断丰富着百姓的餐桌,也带动一方经济,各地做好“土特产”大文章,让农民富起来,生活火起来。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科技与农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做好增收减损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向陆地海洋要食物,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让我们奏响丰收的进行曲,迎接一个又一个硕果累累的金秋。

1

今日热点

小编精选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