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打造智慧工地示范线

本文转自:劳动午报

引入智能大脑 主动识别隐患 提高管理效能

地铁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打造智慧工地示范线

本报讯(记者 张晶)日前,记者从市重大项目办和京投轨道公司获悉,北京地铁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深入梳理管理重点、难点,研发“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工地管理系统”,着力打造智慧工地示范线,培育北京城市轨道交通新质生产力,助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水平安全。

北京地铁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将既有13号线倒“U”型线进行拆分,在16号线和17号线之间搭建“X”型东、西横向线,形成两条线路,其中新建线路29公里,新建车站18座,改造车站5座。工程建成后,两线总长63.6公里,车站共33座。据市重大项目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拆分后的线路增加了城市北部回龙观、天通苑等大型居住组团内部的轨网密度,串联了既有13号线西段、上地软件园、回龙观、天通苑及13号线东段,改善了城市东北部、西北部原有轨网之间的换乘关系,以较小的代价较好解决了困扰城市东北部、西北部区域居民出行的交通难题。

目前,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新建车站中文华路站、后厂村站已实现结构封顶,软件园至后厂村区间、后厂村至新龙泽区间、小辛庄停车场至回龙观东站区间左线、回龙观西站至文化路站区间右线已实现洞通,其它新建车站已全面进场开展施工;既有线改造段已有3座车站实现进场围挡;声屏障工程已全面启动,已安装完成3.3公里。全线已完成工程总量的30%,今年年底将实现8座新建车站结构封顶。

北京地铁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着力打造北京轨道交通智慧工地示范线,团队采用AI、5G、BIM、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以轨道交通智慧工地中心为中枢,打造“智能大脑”对项目现场进行统筹管理,形成了“一个综控室、两个模块、三个平台”的智慧化管理构架。通过智能感知、数字巡检、智慧预警、综合分析等智慧化手段为设备赋能,实现对现场管理关键要素和典型隐患场景的有效管控。

据京投轨道二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在北京城市轨道交通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应用以来,实时动态跟踪管理现场人员2.7万余人,管控各类施工机械设备860余台,对接智能摄像机810余台、智能闸机280余台和智能环境监测设备20余台,通过智慧化管理和智能化排查,有效提高了安全质量管控效率。

据北京建工集团项目负责人介绍,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04标新龙泽站项目充分利用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对施工安全、质量、进度进行智慧化管理:针对消防功能需求,开发应用了可见光热成像报警系统,对现场温度过高的火点进行识别预警;针对现场土方开挖阶段钢支撑支护,开发应用了钢支撑智能识别系统,对预埋钢板位置钢支撑架设不及时进行识别报警;针对有限空间作业,在入口设置震动传感器,对未经审批擅自进入有限空间的行为进行报警;针对现场深基坑风险,开发应用了临边报警系统,防止高处坠落。此外,还开发应用了水位智能报警、场内车速报警、起重设备周界震动光缆报警、图像型烟感报警等视频智能分析系统,实现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智慧工地管理系统终端的热成像摄像头用于捕捉现场火点温度较低的吸烟违规行为时,可以增加系统识别的灵敏度,降低报警的温度阈值;在用于识别火点温度较高的火灾或违规动火行为时,则可以提高报警的温度阈值。摄像头识别火点信号后,通过现场布设的有线网络传输至智慧展厅后台的服务器,服务器一方面发出报警信号到展厅的智慧报警模块,触发声光报警灯报警,提醒值班人员有火情;另一方面通过智慧工地系统平台弹窗提醒,告知火点部位、温度等讯息。值班人员再通过音柱喊话系统通知现场人员进行应急处置,形成一个“识别隐患——传达隐患信号——通知现场人员——处置隐患”快速处置的闭环。

通过智慧工地综合监控系统,提供数字化、可视化、可量化的管理工具,实现风险信息的互联互通和数据的交互共享、跨部门协作和动态化管理,推动了施工安全管理从传统的微观且分散性管理方式向现代化、智能化、集约化管理方式迈进,大大提升工程管理效率,保障了工程的建设质量和建设安全,从而有效助力轨道交通建设“加速度”。

热门相关:火力法则   逃妻鲜嫩嫩:霸道老公,吻够没   间谍的战争   我的极品美女总裁   浴火重生:恶魔五小姐